高考首日直击!厦门考场外的“中国式浪漫”,每一帧都暖哭
高考首日直击!厦门考场外的“中国式浪漫”,每一帧都暖哭
高考首日直击!厦门考场外的“中国式浪漫”,每一帧都暖哭昨日是高考首日,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厦门一中、厦门六中、外国语学校、松柏中学等多个考点(kǎodiǎn),记录(jìlù)暖心故事。
红旗袍、向日葵、定制水果礼盒……“送考(sòngkǎo)大军”中,既有(jìyǒu)家长解锁“高调祝福”,也有人用拍肩、凝望传递“无声(wúshēng)牵挂”;二孩家庭萌娃举牌助威,“二刷”家长分享陪考经验,种种情景,构成这场青春战役(zhànyì)中最温情的片段。
科技中学考点,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特别的加油“仪式”。(实习生 徐雅鸿 摄)
昨日是高考首日,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厦门一中、厦门六中、外国语学校、松柏中学等多个考点(kǎodiǎn),记录(jìlù)暖心故事。
红旗袍、向日葵、定制水果礼盒……“送考(sòngkǎo)大军”中,既有(jìyǒu)家长解锁“高调祝福”,也有人用拍肩、凝望传递“无声(wúshēng)牵挂”;二孩家庭萌娃举牌助威,“二刷”家长分享陪考经验,种种情景,构成这场青春战役(zhànyì)中最温情的片段。

手持向日葵身穿红旗袍,送考名场面(chǎngmiàn)再次上演
今年是松柏中学西浦校区最后一次作为高考(gāokǎo)考场。9月,松柏中学高中部将迁至新建的祥云校区,西浦校区将改造为初中部。早上7时,考点前的考生和家长陆续多了(le)起来。有家长选择(xuǎnzé)用镜头为孩子留下高考记忆。黄先生在考点外叮嘱女儿(nǚér):“一会你进校门后,要停下来转头挥挥手。”他介绍,高考这几天计划(jìhuà)给孩子多拍些视频、照片。也(yě)有爸爸妈妈送完孩子舍不得离开,齐刷刷趴在考点围墙外向内望。
仪式感满满的祝福无处不在。在厦门一中思明校区考点(kǎodiǎn)外,不到7时,校门口已站满送考(sòngkǎo)的家长、拿着手举牌助威的老师,这里俨然成了一片人头攒动的红色海洋。厦门六中考点的老师和志愿者们一身红衣迎接考生、维持现场秩序,家长们也不约而同着喜庆服装送考。昨日一大早,林(lín)女士身着红色旗袍,早早守候在六中考点外,手捧装满(zhuāngmǎn)寓意的鲜花水果礼盒:心想(xīnxiǎng)事(shì)“橙”、金榜“提”名、“荔(lì)”争上游……准备(zhǔnbèi)为干女儿送上一份特别的惊喜。还有不少考生家人带来向日葵,送上一举夺“葵”的祝福。

“我三四点就醒了(le),看到她在好好睡觉就放心了”
许多住宿生的(de)家长不能亲自将(jiāng)孩子送进考场,只能在校门口努力朝里望,寻找自家孩子的身影。家长牛女士说(shuō),她昨日7时许就来到(dào)厦门(xiàmén)一中思明校区考点,在围栏外刚巧瞥到了孩子的身影,“我大声喊了一句孩子的名字,孩子没看到我,有点‘失望’。但我看到孩子状态不错,也放心了。”
“昨晚睡不好,我三四点就(jiù)醒了,偷偷摸到孩子(háizi)房间,看到她在好好睡觉就放心了。感觉我比她还紧张。”家长(jiāzhǎng)郑女士一早就送孩子进了考场,站在厦门六中考点外默默守候着。
“早上一到考点,孩子(háizi)就径直冲了进去。”郑女士笑着说(shuō),“想抱一下、说说话,没(méi)给我机会。”她告诉记者,没来得及对孩子说的话是:正常发挥,专注自己,未来可期。
“女儿在里面奋笔疾书(fènbǐjíshū), 我们在外面陪她‘应战’”
不同于第一次送考的家长,黄光贤是第二次站在考点外(wài)等自己的孩子(háizi),“不紧张,平时怎么考高考就怎么考,我们全家这几天都互相提醒要保持平常心(píngchángxīn)。”这位不紧张的父亲,还在松柏中学(zhōngxué)考点外跟其他家长分享送考经验。
临近(línjìn)9时,考试(kǎoshì)钟声即将敲响。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校区考点外,家长刘先生和妻子一人撑开一把露营(lùyíng)椅,坐在校门外的(de)草坪上开始了2个半小时的等(děng)待,等第一场考试结束。一旁的背包中,有他们准备好的驱蚊水、防晒霜、茶水等。这不是他们第一次送考了。“女儿在里面(lǐmiàn)奋笔疾书,我们在外面陪她‘应战’。”刘先生说,考场内的是小女儿,进考场前一家人说好,用这样的方式一起努力。“大女儿两年前参加的高考(gāokǎo),我们也是这样陪伴的。”刘先生的妻子说。

昨日高考现场,不少二孩家庭温馨亮相(liàngxiàng),弟弟妹妹们或穿定制T恤或手持向日葵,用童真方式为哥哥姐姐(jiějiě)送上祝福。
在厦门六中考点外,四年级学生焦培钧(jiāopéijūn)一早跟爸妈一起来给(gěi)姐姐送考,意外成了考点外的志愿者。穿上红马甲(hóngmǎjiǎ),焦培钧卖力地为考生们喊“加油”。
“祝哥哥高考顺利(shùnlì),金榜题名,超常发挥……”妍妍手握向日葵,说出一连串(yīliánchuàn)祝福。她和爸爸妈妈一起送哥哥进入考场。“希望哥哥考到厦门大学,这样他就(jiù)可以每周都回家。”
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校区考点外,姚先生和(hé)妻子(qīzǐ)、小儿子一起来送大儿子进考场(jìnkǎochǎng)。一家人专门提前定制了高考T恤,姚先生和妻子的T恤分别印着(yìnzhe)“马到成功”和“旗开得胜”,8岁小儿子的T恤则印着“祝我哥哥金榜题名”。
现场,有不少住校生的家长拎着早餐(zǎocān)站在校门口或站在围栏外,目光不停(bùtíng)搜寻(sōuxún)。“我等着女儿出来拿……啊,她来了!”李女士(lǐnǚshì)手提一个白色帆布袋,将亲手制作的包含三明治、蓝莓、现磨豆浆的早餐递给女儿。
而走读考生的家长,在(zài)目送孩子进校后,大多(dàduō)很快离开,“我准备去给孩子做午饭了,她爱吃红烧排骨。”家长林女士说,她已经制定好(hǎo)了3天食谱。
(本组文/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 房舒 柯笛(kēdí) 赵张昀)
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